文明新风扬 润心细无声

阅读: 47 发表于 2025-02-18 04:26

 

“经过广泛宣传引导,社区居民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讲排场的现象明显减少。现在办婚礼,婚车不超过6辆、宴席不超过15桌,既省了票子,又有了面子,百姓满意得很!”日前,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汉生说。

近年来,萧县坚持党建引领,积极通过政府主导、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、全社会参与的策略和一系列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,极力遏制天价彩礼、大操大办、厚葬薄养、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,让文明新风劲吹,治理效能提升,群众负担减轻,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2023年初,萧县被批准为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示范区。

健全工作机制 提升治理效能

健全组织机制。成立以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,实行党员干部三级包保制度;在落实中央关于《开展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》的基础上,科学制订《萧县婚俗习俗倡导性标准》《萧县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施细则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,划定“人情上限”,规定“操办红线”、落实“责任底线”,让移风易俗工作有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。

强化基层自治。在全县277个村(社区)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、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,把反对天价彩礼、抵制大操大办,推行婚事新办等内容纳入其中。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,将婚事新办、白事简办等文明行为列入“红榜”,将高价彩礼、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列入“黑榜”,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,自觉抵制不良风俗。全范围推广运用“积分制”,引导村民通过遵纪守法、改善环境、友善邻里等增加积分、兑换积分,并对制度执行情况全程监督,确保人们在向善向好的行动中获得实惠和满满的幸福感。

加强监督考核。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目标考核任务,把“五好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平安家庭”等评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,压实各方责任,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。

唱响文化新声 共享文化盛宴

文化育人,深化文明实践。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,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。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排《二妮劝妈改陋习》和《儿女婚事》等移风易俗戏曲小品,深入全县村(社区)巡演80余场次;圣泉镇创作编排《抵制天价彩礼》、情景剧《愚公移山》等戏曲、小品,深入各村(社区)巡演。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将移风易俗融入乡村春晚、文化汇演的小品、舞蹈、相声、歌曲等文艺活动中,并利用文化长廊、议事亭、LED大屏、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移风易俗,让新风良俗潜移默化融入群众心中。

价值引领,改变陈旧观念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,让其从自家做起,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,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,带头文明低碳祭扫。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、公园广场等阵地,开展移风易俗、先进典型宣讲2000余次,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5万余份,婚姻登记当事人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00余份,引导群众践行文明习俗理念,营造良好社会风气。

榜样示范,树立文明新风。通过深挖一批群众看得见、信得过、学得到的先进典型,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。全县60余例“零彩礼”典型和340多例各级好人被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;全县“平安家庭”“五好家庭”“美丽庭院”等先进典型300户被评选推介,起到“点亮一盏灯,映红一大片”的实际效果。

增进民生福祉 减轻群众负担

关爱老人,推进养老服务。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。去年,先后投资20余万元,通过购买服务为150户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助洁、助洗等上门服务;建成106所老年人助餐点,持续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餐食服务。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政策。及时为44305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339.89万元。落实特殊困难老人各类保险制度。投入80余万元,为全县特殊困难老人购买“银龄安康”人身意外保险,提升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喜丧简办,推进婚俗改革。改革殡葬旧俗。破除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,提倡文明、俭朴、节约办丧。打造集婚嫁服务、文明风尚倡导、文化文艺展示、老年服务于一体的移风易俗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,为群众提供操办婚丧事宜场地,采取事前报备、事中服务、事后评议的工作机制,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行为。目前,全县移风易俗中心已累计办理红白喜事约400批次,累计节省320余万元。■ 通讯员 张祖北

热点推荐

最新发布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