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: 14 发表于 2025-04-14 19:42
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喜事小办或不办……在广袤的陇原大地,一场移风易俗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风貌。
从“比排场”到“比文明”,村民们逐渐从“被动遵守”转向“主动认同”,“反对铺张浪费”“抵制高额彩礼”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。
文明乡风吹遍黄土地,凝聚起乡村振兴“精气神”。
宣传先行 文明新风吹满地
“巾帼红娘”牵线不牵高额彩礼,红白理事会议出“文明公约”……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以推动文明婚俗、文明殡葬为重点,不断破陈规、除陋习、树正气,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、婚丧事宜规范化、乡风民风文明化。
去年,永昌县组建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网络,创新打造“云上南龙”“小北在线”“语润永昌”等本土宣传品牌,将移风易俗编成30余首朗朗上口的小戏小曲在田间地头传唱,11个理论宣讲示范点变身“文明驿站”……
与此同时,创新构建“政府引导+群众自治”治理模式,截至2024年底,永昌县89支“巾帼红娘”志愿队搭建诚信婚恋平台,11个公益红娘工作室开设反诈课堂,青年联谊会参与超2000人次。推行“红白事操作指南”,规范酒席规模、殡葬服务等18项标准,专项检查覆盖全县45家殡葬服务机构。“孝善大锅菜”“婆媳互夸会”等特色实践获《人民日报》等央媒点赞,简办新风为群众节约支出超千万元。
退休老党员高华龙带领理论宣讲小分队,每月22日在永昌县天锦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,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是他们宣讲的内容之一,他感慨道:“现在红事不拼面子,白事不摆排场,省下的钱都实实在在用在了过日子上。”
党员带头 奏响文明进行曲
在武山县鸳鸯镇砚峰村,老党员张育忠去世后,其子一改传统繁复流程,仅以追悼形式和一碗面招待亲友,带动村民效仿。
“以前家里办红白事,家家攀比,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,现在相关政策出台后,我们参照政策办红白事,大家的负担减轻了,对老百姓来说真是件好事!”鸳鸯村村民杨胜平感慨地说。
近年来,武山县鸳鸯镇结合乡村治理实际,着眼新风培育,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志愿服务队,指导各村规范红白理事会工作,制定移风易俗“新8条”,议定了《红白理事会实施细则》《红白理事会章程》等,完善了13个村和1个社区的村规民约。
鸳鸯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宣传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孝老爱亲、勤俭节约、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尚。同时,广泛开展好媳妇、好公婆和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宣传活动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教育激励群众,形成村村争荣誉、户户树新风、人人比贡献的良好风尚。
制度保障 弘扬时代新风尚
如今,在庆阳,文明新风逐渐成为最美村风。
合水县西华池镇唐旗村组建执事总管、媒人红娘、司职礼仪等6个小分队,为群众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搭建平台、提供服务;
镇原县临泾镇梁韩村,建成红白理事大厅,为周边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提供场地,统一宴席标准,简化办事程序……
弘扬时代新风尚,离不开制度保障。
“庆阳市启动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,县区制定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意见、管理办法和限高标准,乡村健全婚嫁喜庆公约、抵制高额彩礼报备承诺制、道德红黑榜等工作机制,引导群众破除高额彩礼、铺张浪费、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,推动新风良俗深入人心。”庆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市文明办主任余翔介绍道。
“移风易俗的具体实施者是行政村,村民自治是主导风俗变革的根本内力。”余翔说,庆阳市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机制,由群众决定哪些习俗该保留,哪些行为该禁止,组织制定《村规民约》《移风易俗公约》《红白喜事操办标准》等,明确婚丧规定、办事程序、彩礼标准、宴席标准和奖惩办法。
多措并举 文明理念深入心
“现在办理婚丧事宜有了统一标准,村干部带头执行,群众学有榜样、干有遵循。”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党总支书记林飞说。
近年来,张掖市高台县打出政策“组合拳”,推进农村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问题综合治理。全县136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,修订村规民约,明确和规范红白事办事程序、就餐桌数、彩礼金额;对全县党员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实行分级报告制度……
高台县黑泉镇镇江村村民常秀红的女儿出嫁,婚宴只邀请了至亲家属,以简约的聚餐为新人祝福。“省下的钱让小两口把日子过好,这才是父母给女儿最好的陪嫁!”常秀红说。
针对公众普遍关切的高额彩礼问题,高台县民政、妇联等部门多措并举,综合施策,积极搭建“义务红娘工作室”、新式结婚礼堂等服务平台,创新开展“幸福联线·聚爱暖家”等一系列活动,组织未婚青年开展集体婚礼、婚恋观讲座,让婚姻始于“爱”,让移风易俗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(2025年4月11日《甘肃日报》记者 杨唯伟 谢晓玲 安东 安志鹏 侯洪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