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: 9 发表于 2025-05-26 21:41
星辰在线5月23日讯(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)湘江潮涌处,文明如雨露,浸润三千载星城肌理。岳麓山下,书声与礼乐和鸣;橘子洲头,烟火共星辰一色。当“惟楚有材”的古训遇见“雷锋家乡”的赤诚,当千年古城的温厚底蕴邂逅现代都市的秩序之美,长沙,正以一场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,将历史的厚重书写成新时代的生动注脚。
这是一座用志愿红点亮街巷的城市:好人模范、雷锋志愿者的微笑,是城市里温暖的霓虹。
这是一座以书香涵养气质的城市:24小时图书馆的灯火,与千年岳麓书院的月光遥相呼应。
这是一座让道德成为风景的城市:从徐特立故里的琅琅书声,到湘江新区工地上百万产业工人争做“螺丝钉”的铿锵誓言——文明,早已镌刻在长沙的基因里,化作舌尖的甜辣、指尖的温度、心间的守望。
近年来,长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,持续推动“两个文明”协调发展,扎实推进全域、全员、全面、全程创建,以美好而温暖的文明力量,建设更有温度、更有质感、更有内涵的幸福之城。
城市治理 精雕细琢提品质
城市治理,既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,更需绣花般的精细功夫。长沙打磨城市品质,从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整治,到主次干道的交通秩序优化;从老旧小区的微改造,到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升级——每一处细节都见证着城市管理的温度与精度。通过网格化管理、智慧化赋能、常态化督导,长沙正将文明创建的“高标准”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“高品质”,让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,在精雕细琢中诠释“文明城市”的深刻内涵。
漫步于长沙街头,道路干净整洁,车辆行人有序通行;街角公园里,市民早起锻炼健身,好不惬意。目之所及,是精雕细刻的城市之美;心之所感,是蓬勃生长、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。
“我住在这里几十年,亲眼见证了发生在西园北里的‘有温度’改造”。“这里还有一群有温度的人,他们把街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把邻里之间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去解决,这些年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不断上升。”居民王奶奶说。
(西园北里开展党日活动。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 摄)
开福区西园北里深挖历史和文化印记,引进轻型业态入驻,组建“有事您说话”邻里志愿者服务队,探索“邻里议事会”工作法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街巷。
西园社区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为出发点,在启动街巷改造之初,改造工作组、社区网格员、居民志愿者上门入户,广泛征求意见,摸清周边居民基本情况和改造意愿,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、下水堵塞、公共设施差、线网凌乱、治安无保障等难点痛点问题,改造组反复论证,多次修改,科学制定设计施工方案。
一条条道路畅通和谐,疏通了城乡脉络肌理;一处处基础设施与日俱增,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;一片片老旧小区、大街小巷改造提升,凸显了民生关怀。长沙从点滴细节入手,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、办好惠民实事相结合,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、最关切的环境卫生、交通秩序、农贸市场、老旧小区等问题,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。
好人模范 榜样力量润星城
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,由无数平凡善举共同托起。在雷锋家乡长沙,中国好人、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如星火燎原,从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到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社区党员,从诚信经营的老字号店主到捐资助学的青年教师……这些身边榜样用点滴善行诠释着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品格。通过建立“好人效应”转化机制,长沙正让道德沃土孕育更多文明种子,使“学好人、做好事”成为市民的情感共鸣。
4月27日,长沙市文明办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“长沙好人·身边雷锋”名单,其中获评助人为乐“长沙好人·身边雷锋”的杨洪欢在2016年退休后,加入小区“义务小家电维修”志愿服务队,至今已开展志愿服务7年,他和刘正义成立维修工作室,只要一个电话、一句招呼,他们不计辛苦、随叫随到为居民提供维修服务。他还经常给独居老人周德华提供生活物资帮助,并定期关注他的身体状况。
(“中国好人”唐金连给小区内的老人理发。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 摄)
“中国好人”袁亮坤以一腔热血践行雷锋精神,积极参加志愿服务,助人为乐,热心公益事业,关爱孤寡老人、残障人士等特困群体,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;“中国好人”唐金连立下承诺“理发只收3元,永不涨价”,到如今已经坚持了20年;“湖南好人”王心亮经营饭店“佳尝便饭”15年,该店以诚信经营铸品牌,以热心公益馈社会。他连续11年累计宴请1000多名环卫工人吃团圆饭,累计发放30余万元过年物资……
长沙持续深入开展“我推荐、我评议身边好人”、道德模范推评和新时代“雷锋传人·长沙榜样”选树等活动,通过先进典型推荐、选树、巡演、宣传、帮扶的长效机制,持续释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,营造出“学习雷锋、争当典范、关爱好人、争做好事”的生动局面。截至目前,长沙先后涌现全国道德模范5人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、湖南省道德模范29人、长沙市道德模范106人,入选“中国好人”199人(组)、“湖南好人”418人(组)、“长沙好人”1465人(组)。
榜样的力量,不仅闪耀在城市的聚光灯下,更浸润于千家万户的日常点滴。长沙以“模范引领”为原点,将道德基因注入家风传承——通过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风”评选等活动,让见义勇为的果敢、诚实守信的品格、助人为乐的温情,化作父母言传身教的教科书、子女耳濡目染的成长课。这种从“个人模范”到“家庭风尚”的价值传导,正悄然织就星城文明最深厚的底色。
(2025年湖湘好家风故事分享会(长沙专场)在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实验剧场举行。图片由长沙市文明办提供)
日前,2025年湖湘好家风故事分享会(长沙专场)举行,湖南发布“湖湘好家风好家教”打卡地图,集中展示湖湘大地29个优秀家风文化场馆,长沙汇总整理了36个“家庭家教家风”故事,结合AI等先进技术,绘制推出“十步芳草 家风传承”实践地图、儿童绘本等一系列创新作品。现场,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刘雅彤、刘静远家庭分享了家风家训引导自己健康成长的动人故事。
近年来,长沙以家风涵养党风政风社风,持续在厚植家庭文明、夯实家庭教育、传承优良家风等方面下功夫。截至目前,长沙共推评全国文明家庭4户、湖南省文明家庭34户、长沙市文明家庭485户。长沙广泛开展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等思想道德实践活动,厚植未成年人“成长沃土”,截至目前,长沙共培育出全国“新时代好少年”5人、湖南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43人、长沙市“新时代好少年”355人(组),推评全国文明校园16所、湖南省文明(标兵)校园42所、长沙市文明(标兵)校园491所。
(2025年全国“学雷锋·文明实践我行动”主题活动在长沙举行。图片来源:中国文明网)
志愿服务 万千微光暖长沙
在五一广场的交通岗亭,在湘雅医院的导诊台前,在社区独居老人的厨房里……那一抹“志愿红”始终跃动着温暖的城市脉搏。志愿者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城市肌理,将文明温度传递至每个角落。从防汛救灾的连夜驰援到“爱心送考”的十八年坚持,志愿服务已成为长沙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,诠释着"星城"最生动的文明注脚。
5月15日,浏阳市关口街道长兴社区吴娭毑家中锣鼓喧天、喜庆热闹。邻长张和明带着邻里守心团成员唱花鼓、打太极,为吴娭毑带来“一个人的剧场”。社区发起这种爱老敬老学雷锋服务,邻长、志愿者将舞台“搬”到孤寡、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家中,用艺术表演+陪伴聊天慰藉老人。
热心的长沙的哥罗正雄,每年春节前夕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免费接送返乡旅客。在接送老弱病残、高考考生时,罗正雄不计回报,践行平凡人的善举。
“老党员张加新捐赠书籍,助力社区文化建设”“贺建林坚持志愿打造恒大绿洲邻里中心,奉献光和热”……雨花区东山街道东恒社区的社区居民微信群,不时可以看到群众主动发起的“冬冬点赞”。
志愿服务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城市文明的土壤;而新时代文明实践,则让这润泽之力汇聚成河,奔涌出更为磅礴的精神力量。在长沙,志愿者不仅是爱心的传递者,更成为新时代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者——他们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转化为推动理论宣讲、文化惠民、科技普及的实践动能。
“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。测血压、阅读、写书法、看文艺表演,在这里我们学习到很多、收获很多。”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街道东马社区居民刘奶奶笑着说,并向星辰全媒体记者展示她在手工活动中制作的精品麦穗。
(大学生志愿者教居民制作手工制品。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 摄)
4月10日,一场手工活动在大泽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如火如荼开展,数十名居民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用金色丝线制作麦穗工艺品。“制作好的手工制品可以自行带回家,大家在玩中学。”
2024年11月,长沙启动“文明实践+”系列新阵地培育行动,推动各区县(市)文明实践中心按照“文明实践+”模式,整合休闲广场、主题街区、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资源,打造一批文明实践综合体、街区、基地、带,服务了群众关切,推动了文明城市建设。
在长沙,“文明实践+”系列新阵地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涵。据统计,去年以来,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180万人次,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。
移风易俗 破立之间树新风
当彩礼不再“步步高升”,当白事不再“大操大办”,文明新俗正在长沙的乡野街巷悄然生长。通过红白理事会全覆盖、村规民约大修订等创新举措,长沙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破解陈规陋习,让文明新风既吹散了旧俗阴霾,更滋养出"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"的文明新风。
4月,和煦阳光洒落在长沙宁乡市大成桥镇青泉社区栗山法治文化广场,乡镇社区干部、片组邻“三长”与村民代表围坐,一场移风易俗专题屋场会正热烈进行,新版《大成桥镇村(社区)移风易俗公约》成为讨论焦点。
“公约不是‘一刀切’,要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。”大成桥镇党委副书记黄巧珍开场的话语温暖而有力,“今天请大家当‘文明设计师’,公约怎么定,咱们一起商量。”
这般场景,在大成桥镇已是常态。该镇以党员“三亮三比”行动推进片组邻“三长制”,依托“屋场会”平台,通过“个人提、群众议、党委定、大家推”的民主决策链,让群众从乡风文明建设的“旁观者”变身“操盘手”,将移风易俗“公约”化作全民“共识”。
曾几何时,青泉社区的酒席如同“接力赛”,东家乔迁、西家升学,各类宴请名目繁多。礼金从200元涨至400元,宴席后满地鞭炮碎屑,“人情债”压得村民苦不堪言。
为破此困局,大成桥镇以“破陈规、树新风”为突破口,狠抓村规民约,为红白事立下“硬杠杠”:酒席不超20桌,餐标每桌420元,拱门不超2个,气球不超4个。同时,以“一支队伍、两项行动、三个创新、四类宣传”的治理模式,推动乡村向乡风文明转变。
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乡风,吹散陈规陋习,吹出乡村生机,更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。近年来,大成桥镇群众自发筹资800万元,投工9万余个,打造84个美丽宜居村庄,80%村民小组实现“三零”(零信访、零纠纷、零乱象)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(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美丽屋场。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龙莉 摄)
在长沙,像大成桥镇这样的文明村镇还有很多,截至目前,长沙共推评各级文明(标兵)单位2099家、文明村镇(市级以上)644个。
文明创建,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。从道德模范的精神引领到志愿服务的全民参与,从移风易俗的破旧立新到城市治理的精雕细琢,每一步都印证着“文明创建为民,文明创建惠民”的初心。今天的星城,正将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的金字招牌转化为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、更富内涵的文化滋养、更具温度的城市表情。面向未来,长沙将让文明之水源源不断浸润城市肌理,持续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壮丽篇章。